一年钓鱼花费能买一辆车?不少钓友看到这个数字时都惊呆了——这真有可能吗?答案是:对于某些人来说,确实是真的。
先从油费说起。许多钓鱼爱好者为了寻找到“鱼多水好的钓点”,经常开车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奔波。以一辆2.0升排量的车为例,百公里油耗大约10升,油价8元/升,来回跑100公里就是80元。若一个月出钓4次,光油费一年就要花掉近1.5万元。若钓点更远,跨省去水库甚至钓场,油费加上过路费轻松几千元。车轮一转,不论有没有收获,这笔“入场费”都是必需的开销。
再来看装备开支。钓竿是钓鱼人的“心头宝”,新款一出,很多人忍不住买。钓鲫鱼用3.6米竿,钓鲤鱼用4.5米竿,钓草鱼则是5.4米竿,通常每种都有一根备着才安心。单根钓竿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全年累计购买装备费用轻松突破两三万元。还有浮漂,讲究的钓友会买几十甚至上百元一支,声称灵敏度差异明显。钓箱、钓椅必须舒适,否则一天坐下来腰都受不了。鱼护得买透气性能好的,否则鱼容易死亡。看似零星的小配件,累计起来也得几千元。我认识的一个钓友,家中专门腾出一个卧室放渔具,比衣柜还大,老婆常开玩笑说“家里成了渔具仓库”。
展开剩余77%钓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想钓免费鱼,现如今比找华南虎还难。野钓多半要交水库30到50元一次,或者支付塘主承包的费用。所谓的“黑坑”更贵,一场钓鱼花费三五百甚至上千元,虽然能把钓上来的鱼卖给塘主,但大多入不敷出。月钓4次黑坑,一年钓费就有近一万四千元。一位钓友坦言:“黑坑就是‘送钱坑’,可想钓大鱼,别无选择。”
饵料和小药开销也不容小觑。黑坑里得用“散炮”大批量撒入水中“打窝”,一场花费几十元,小药更贵,一瓶几百元,用不了几次就没了,号称能吸引鱼群。野钓饵料虽然便宜,如蚯蚓、玉米,但钓鱼次数多了,年花费也达几千元。我听过一个钓友的老婆吐槽:“他买饵料就像买米,阳台上堆满了几箱。”
食宿费用同样攀升。去远方钓鱼,需要住宿和饮食开销。几位朋友结伴同行,吃饭费用往往要几百元(AA制每人几十块),住宿一晚又需几百元。每年算下来,食宿费用轻松几千。一位钓友分享道:“去千岛湖钓鱼,住了三天花了两千多,虽没钓到多少鱼,但玩得很开心。”
很多人把钓鱼视为中年男士的“精神避风港”。日常工作压力巨大,面对领导和客户层层考验,回家还得照顾家庭,几乎没有喘息空间。到了河边,只需一根鱼竿、一片水面,暂时放下烦恼,全神贯注盯着浮漂。浮漂微微一动,心跳就加快,专注与兴奋感超越任何娱乐方式。即便没有鱼上钩,吹吹河风,看看云彩,也能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仿佛给自己放了一个心灵假期。
钓鱼更是一种“断绝红尘”的方式。不用应付社交,不用扮演“丈夫”“父亲”“员工”的角色,只做真正的自己。我认识一位年入几十万的钓友,他每月只留1000元零花钱,其余全部上交。钓鱼是他的最大乐趣,为了能安心钓鱼,他愿意承担家务、陪伴孩子,条件只有一个:“周末让我去钓鱼。”他曾斥资50万买了艘钓鱼艇,每逢周五从北京飞惠州,周末便在海上钓鱼。有时信号全无,老婆一整天找不到他,但她并不生气——“他没去花天酒地,把钱花在爱好上,总比花在别处强。”
夫妻之间的“钓鱼情趣”也令人感动。一个朋友的丈夫,平时鞋子100块3双,内裤破了都舍不得换,可买鱼竿时眼睛都不眨。花3000元买根鱼竿毫不犹豫,钓回来的鱼用老婆的LV旧包装着,称是“怕鱼死了”。朋友嘴上抱怨:“你怎么拿我的包装鱼?”心里却觉得可爱——“他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却对钓鱼执着,至少他心里有我,没把钱花在别的女人身上。”有时她也陪他去钓鱼,两人坐河边聊聊天,看鱼游,感觉比看电影还浪漫。
有人说,钓鱼花钱多,但其价值远超过金钱。钓鱼教会人耐心。长时间盯着浮漂等待鱼儿上钩,需要控制急躁。把这份耐心运用到工作中,解决问题更从容;应用于家庭,陪孩子写作业时也更宽容。一位钓友说:“以前急性子,总想立刻见效,钓鱼后变得沉稳,老婆都说我像变了个人。”
钓鱼促使人思考。钓鱼时,很多钓友会反思工作、家庭和未来。河边的静谧环境,适合深入思考。许多重大决策都是钓鱼时想通的。例如一位钓友曾是销售,压力山大,迟迟不敢辞职创业。一次钓鱼一整天,他终于下定决心:“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后来辞职开渔具店,生意不错。
钓鱼还能结交真挚朋友。钓友间无利益纷争,一起钓鱼、分享技巧、相互帮忙。忘带鱼竿会借,调漂不会有人教,钓到大鱼拍照互助。这种友情远比职场尔虞我诈纯粹。一位钓友说:“我最好的朋友就是钓鱼认识的,十年相伴,遇事必帮。”
最重要的是,钓鱼让人亲近自然。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林立,人们难得亲近自然。钓鱼时可见河畔绿草、天际飞鸟、水中鱼儿,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风的温度。自然的亲近让人放松,忘却烦恼。一位钓友说:“每次钓鱼回来,浑身舒畅,仿佛充满了电量,能应付接下来的一周工作。”
那么,一年钓鱼花费一辆车的钱,值吗?对钓友而言,非常值得。河边的时光,专注的瞬间,与朋友共度的钓鱼日子,是金钱无法买到的。钓鱼不是“浪费”,而是对自己心情、健康和人际关系的投资。
有人说“钓鱼穷三代,养鸟毁一生”,但钓鱼人理解这话是反语——钓鱼不是“穷”,而是精神上的“富有”。
你呢?一年钓鱼花了多少?有没有什么趣事愿意分享?下次钓鱼,不妨带上家人,一起享受钓鱼的乐趣,因为最珍贵的,是和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全文完)
发布于:福建省亚金配资-正规配资公司-无息外盘配资-最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