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方便地在第一时间收到新的文章推送,同时也便于您与其他人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引言·】——》
陈胜和吴广曾经是并肩作战的兄弟和共患难的战友,但最终陈胜却把吴广给除掉了!
这事乍一听挺不可思议,但其实司马迁在《史记》里早就说清楚了。他的答案可不光是讲历史,还给年轻人上了一堂特别重要的成长课,大家可得好好记住。
是权力让陈胜变了心,还是吴广的所作所为让陈胜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起义刚刚取得一些进展,为什么兄弟之间就产生了分歧呢?
陈胜吴广起义
在公元前209年,秦朝的严厉统治让老百姓非常不满,社会上的矛盾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一场意想不到的暴雨,让900名被迫前往渔阳服役的农民陷入了大泽乡的泥泞中。
在这群被压迫的百姓中,有两个普通却很特别的人物——陈胜和吴广。他们虽然出身低微,但心中充满了改变命运的渴望。
吴广是阳夏县的人,他为人老实可靠,办事公道,因为真诚的性格,在乡亲们中间赢得了很大的信任和尊敬。
陈胜是个机智的人,说话口才好,善于观察形势,政治头脑特别敏锐。
连续几天的大雨让路上满是泥泞,几乎无法行走,大家的焦虑情绪也越来越重。根据秦朝严苛的军法,延误征召时间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陈胜在一个雨夜找到了吴广,语气沉重但又充满决绝:“按照秦法,如果误了期限,就是死罪。我们现在去,肯定要误期,也是死罪。与其这样等死,不如拼一次,或许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陈胜明白,要想让这些害怕的农民们团结起来,必须借助一些神秘的力量。
他想出了一个小小的把戏:先把一张写有“陈胜王”三个大字的白绢放在一条鱼肚子里;然后在营地附近树林里,夜晚高喊“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制造出神秘的氛围。
在那个人们很容易相信迷信的时期,这个方法特别管用。农民们被这种所谓的“天意”吓住了,都以为陈胜是上天派来领导他们的,于是纷纷愿意跟着他,去冒险对抗看起来强大的秦朝。
迅速蔓延开来
起初,这支由900名农民组成的队伍规模虽小,但发展势头迅猛。他们先是占领了大泽乡的官府,紧接着很快又拿下了邻近的蕲县。
秦朝的统治太残暴了,让老百姓非常不满。各地的农民听说有人反抗,就都出来帮忙,一起加入这场大规模的反抗运动。
许多地方的县令官员听到风声就害怕了,甚至不打一仗就跑了;还有一些地方,积怨已久的百姓干脆自己组织起来,把当地凶残的县令捉拿处死,替天行道。
让人惊叹的是,短短一个月,陈胜和吴广带领的农民队伍已经迅速壮大,人数达到了数万人。
他们的军队迅速变强,拥有了超过600辆战车,训练有素的骑兵也达到了1000多人。
在战国末期,韩国的军队虽然不大,只有十几万人,但战斗力很强。这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实力相当于半个韩国的军队。
秦朝的统治者终于意识到,面对这支迅速崛起的力量,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秦朝的根基也开始动摇了。
这支农民军一到地方,老百姓就开门迎接,把他们当成救星,给他们提供粮食和情报,这样起义军就变得更强了。
陈胜的重大失误
陈胜的农民军占领了陈县后,一些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人士来拜见陈胜,建议他正式称王建制。
陈胜面对这个机会,没有犹豫,直接接受了。他迅速建立了张楚政权,并喊出了“推翻暴秦”的口号。
依照常规的军事和政治手段,此刻应当专心稳固自己的基地,增强军队的力量,逐步向前发展。
陈胜坐上王位之后,他的行为开始有了微妙而危险的变化。一开始,他只是一个为百姓着想的领袖,但后来他逐渐变成了一位热衷于权力的统治者。
古代人的聪明才智至今仍很有价值,比如那句“加固城墙、多储备粮食、慢慢称王”的老话,里面藏着不少处理政事的高招。
早当大任,往往容易引发一连串难以预料的后果。当你自己成为国王,手下的将军们自然也会希望得到相应的奖励和地位。
如果大手笔赏赐,他们可能会变得骄傲自满,忘记了本分;如果小气节制,又会让军心不稳,人心散乱。
陈胜在政治上的这一步走得过于急促,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能带来的复杂后果,为日后农民军内部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吴广去世了。
在张楚的新政权里,陈胜封吴广为“代理王”,让他带兵去攻打重要的荥阳城。这个听起来很荣耀的“代理王”称号,其实隐藏了不少玄机。
在古代政治中,“假”字常常表示临时性和不稳定性。比如,汉初时,韩信向刘邦请求封他为“齐王”,精明的刘邦立刻看出了其中的政治野心,差点下令处死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
在政治游戏中,陈胜和吴广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是一样。
吴广向来以爱护士兵、亲近百姓闻名,因此在军队里非常受尊敬。《史记》里有句话很能说明这一点:“吴广平时就对人很好,士兵们都很愿意为他效力。”
这份真心的关怀让士兵们对吴广更加忠心,比起其他将领,他们更愿意跟随吴广。然而,在陈胜看来,这却成了一个威胁,对他独揽大权构成了挑战。
将领田臧注意到了陈胜的心态变化,于是借机指责吴广“骄傲不懂军事”,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将吴广杀害了。这样,田臧去除了这位在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重要人物。
更加奇怪的是,当田臧把吴广的头送给陈胜时,陈胜不仅没有感到惊讶或生气,反而表扬了田臧,并授予他楚令尹这个重要职位。
这种反应无疑揭示了陈胜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早就把吴广视为潜在的威胁,并默许甚至暗中支持了这场政治谋杀。
自古至今,这个道理始终不变。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权力斗争并非罕见,而是一出屡次上演的政治悲剧。
明朝初年,蓝玉将军因为功劳大,军中威望很高,将士们对他忠心耿耿,只听从他的命令,不直接效忠皇帝。这让多疑的朱元璋非常忌惮。
明朝时,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对蓝玉及其家族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最终导致近四万人被处死。这场事件在明朝历史上被称为“蓝玉案”,成为一段极其血腥残忍的往事。
在清朝的时候,年羹尧也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当时,雍正皇帝命令士兵们脱下铠甲,可那些士兵并没有直接照做,而是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年羹尧,等着他点头同意。
这件事让雍正感到非常痛心,不久之后,年羹尧就被以各种罪名罢官,最终在流放的路上被赐死了。
这两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最后都因为威信太高而遭遇不幸,成了权力斗争的受害者。
这种权力和忠诚的冲突不仅仅出现在古代社会,在现代的工作环境中也同样常见。
当一家初创企业逐渐壮大时,那些曾与公司共度难关的老员工可能会发现自己被冷落,甚至被迫离开公司。
一个大型项目完成得非常成功,可是那些做出最大贡献的团队成员反而可能被排除在重要决策圈之外。
这些现象本质上是权力游戏在现代的再现,反映了人类对权力的渴望和恐惧。
在这个永恒的话题中,一个人的能力和忠诚有时反而会成为自身安全的最大威胁。这是因为这些特质可能会引起那些拥有权力的人的不安,从而导致他们采取一些非理性的防御措施。
《——【·结语·】——》
说起那些农民起义,里面的权力斗争真是让人感慨不已。当时那些揭竿而起的人,本是为了改变命运,可到了最后,内部的勾心斗角却成了主角,真是让人唏嘘。
吴广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参加陈胜的起义竟能成为“假王”,但这个“假”字最终却害了他的性命。
在权力的游戏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道理,自古以来就如此。
这段内容来自《史记》中的陈涉世家和《汉书》里的陈胜吴广传,还有《秦汉史》这本书。
亚金配资-正规配资公司-无息外盘配资-最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